北魏 佛教 石刻 拓片
拓片,指將碑文石刻、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、圖案拓下來的紙片。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,是使用宣紙和墨汁,將碑文、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,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。
指從碑刻、銅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狀、文字或圖畫的紙片。
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:﹝老殘﹞問那道士說:西廊下那塊破石片是什么古碑?道士回說:就是 秦 碣,俗名喚做泰山十字。此地有拓片賣,老爺們要不要?
魯迅《書信集·致王正朔》其拓片一包,共六十七張,亦已于同日收到無誤。
楊朔《泰山極頂》你如果想捉住點歷史的影子,盡可以在朝陽洞那家茶店里挑選幾件 泰山 石刻的拓片。
北魏書法《奚融》志拓片
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。凡歷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民族、民俗、文學、藝術、科技、建筑等都可以從中找到有益的材料。廣義的拓片就是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,數量、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,如甲骨青銅、碑刻墓志、摩崖造像、錢幣畫像等。狹義的拓片主要指碑拓。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,因有拓片傳世,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,如漢《西岳華山廟碑》北魏《張玄墓志》東吳《天發神讖碑》以及唐柳公權《宋拓神策軍碑》等皆為孤本。若沒有拓片,將難睹廬山真容,遂成“迷局”
拓片
拓片(拓本、拓版)是指用染料將硬表面上的文字圖符復制到輕易、便于攜帶的紙張上的技藝。染料多采用墨汁,現代普遍以鉛筆代替。紙料常選擇高吸水性的宣紙和縑紙。
晚唐張彥遠在《歷代名畫記》卷二“論畫體、工用、拓寫”中寫道:“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,用法蠟之,以備摹寫(顧愷之有摹拓妙法)古時好拓畫,十得七八,不失神采筆蹤。亦有御府拓本,謂之官拓。國朝內庫、翰林、集賢、秘閣,拓寫不輟。承平之時,此道甚行,艱難之后,斯事漸廢,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,所宜寶之。既可希其真跡,又得留為證驗。”這說明遠在唐代之前摹拓書畫的技藝已相當不低,且有多家兼任拓寫的官府機構。
古時,拓片技藝因難度較高且要求嚴格,在中國文化中還算是一門傳統手藝。中國拓片技藝分南、北兩大派系,派下又分支系。古時的石刻書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于世。自宋代起,“北碑南帖”簡單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。南派著重于帖學(墨跡書法)北派則注重碑學(石刻書法)南北二派在五胡亂華時期因政治原因隔離開來,南派通過東晉、劉宋、南齊、梁、陳前后五朝,北派以后趙、前燕、前秦、北魏、東魏、北齊、北周、隋朝一脈相承,至唐宋二派形成現狀。南派以蘇派為代表,金春剛是蘇派技法的代表。
中國傳統拓片的主要拓印對象是石碑、甲骨、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字,另有少量的花紋圖案。拓片制作手法不同。簡單可將紙覆蓋在刻有欲拓內容的硬平面上,傾斜鉛筆頭,輕輕涂畫,使圖文的凹凸不平之處復制到紙上。中國傳統拓印程序要求先將石頭或青銅表面圖文部分刷洗干凈,再澆上清水。將宣紙潤濕,小型拓片可用軟毛筆潤濕、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潤濕。潤濕后自上而下將宣紙輕敷于拓文表面,再在濕宣紙上貼上一層干宣紙以吸取多余水分,將四角四邊固定,用毛刷敲捶宣紙,使濕宣紙緊貼所拓平面,隨后除去干宣紙。待濕宣紙稍干后再用撲子蘸取適量的墨汁,輕輕撲打濕宣紙以復制刻畫的圖文。等宣紙、墨汁在碑器上曬干或風干,移去四角固定,最后將宣紙取下。
拓片,也就是將宣紙貼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。
拓片是從原物直接打印下來的,大小和形狀與原物相同,是一種科學記錄的好辦法。除了有凹凸紋飾的器物外,甲骨文字、銅器銘文、碑刻、墓志銘、古錢幣、畫像磚、畫像石等,都廣泛使用這種辦法記錄。
拓印的基本方法是:先把石頭表面清洗干凈,在要拓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剔刷清楚,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,把紙輕輕潤濕,再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,用毛刷輕輕敲捶,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,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。再除去蒙上的那層紙,等濕紙稍干后,用撲子蘸適量的墨,敷勻在撲子面上,在突起的物象上輕輕撲打,就會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。
在拓印過程中,潤濕宣紙最好用白芨水,它能使薄紙更好的貼附于被拓物的表面。小型拓片,可以用軟毛筆、軟毛刷潤濕,大型拓片,可以用毛巾潤濕。撲子的大小,根據所拓對象的大小而定。內部用新棉花,外加一層不透水的薄紙,最外面包上綢子,用細繩或皮筋扎住。撲子蘸墨面要沒有褶皺,撲心要稍鼓。
拓片種類
甲骨文拓片甲骨文是商周二代以契刀刻劃的文字,又名“契文”“契刻”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。內容除極少數屬于記事外,大部分屬于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。
甲骨文拓片
秦漢瓦當拓片瓦當是古代建筑構件,為泥質,不能多拓,不像照片可以無限復制,因而增加了收藏分量。
漢 瓦當 長樂未央 拓片
歷代磚拓歷代墓葬風俗制度變遷,自秦磚至明磚,成為一個系列。朝代愈短,數量愈少,愈有價值,尤其是有文字、圖案者為佳。
秦磚 雙龍交匯 拓片
古幣拓片古錢一般體形較小,打拓工具要精致、小巧,成為收藏新寵。
水墨 古泉 拓片
硯銘拓片硯臺是文房四寶之一,硯銘屬派生物。硯銘內容記錄著刻硯者、硯主人、贈硯者、收藏者、鑒賞者對硯的描述、感慨和因硯及人、事而發的感慨。
水墨 硯臺 拓片
漢畫像拓片漢畫是指漢代遺留下來的畫像石、畫像磚、墓室壁畫等,是繪畫與雕刻的結合。漢畫拓片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、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。 其中拓片分為朱拓和墨拓兩種,分別是用朱砂和墨汁作為顏料拓印,表現出不同的色彩效果,而且古代把剛出土的石刻常用朱拓。其拓印形式又分為蟬翼拓和烏金拓。
漢代 二十四字富貴磚 朱拓
漢代 天地人和 朱拓
碑拓此乃拓片數量最多部分,涉及歷代名碑,是如今書法臨摹的主要參照。
龍門二十品之始平公造像題記舊拓
銅器拓片銅器拓片,是指在銅鏡和青銅器的銘文與花紋,而拓印下來的拓片。
青銅器 拓片
造像拓片造像拓片,是指在古代石刻造像(多以佛教題材為主)而拓印下來的拓片,是中國傳統美術的源泉。
安陽 靈泉寺 隋開皇九年飛天之
安陽 靈泉寺 隋開皇九年飛天之
待續……
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:
拓片
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獻的重要載體之一。其數量之多可謂富甲天下,其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,歷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民族、民俗、文學、藝術、科技、建筑等方面的研究者都可以從中找到有益的材料。
宣紙
宣紙(Xuanpaper),亦被稱為“千年壽紙”,產于安徽涇縣,起于唐代,歷代相沿。宣紙具有易于保存,經久不脆,不會褪色,“韌而能潤、光而不滑、潔白稠密、紋理純凈、搓折無損、潤墨性強”等特點,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。